「什麼叫做主觀的真相? 當它在電視上播映時,就變成刀子,變成手槍了。」
前一陣子借了謎詭一二,
看了介紹終於有機會接觸一些較早期出版的小說
(以前都嫌封面破舊不想看XD),
其中野澤尚就是我的新發現之一。
他的作品主題都環繞著當代日本社會的職場或家庭議題,
是相當社會派的推理小說家,
而暢銷劇作家的背景也讓我對他小說的題材和節奏有信心,
一定緊湊又好看,
不過遺憾的是他不會再有新作了~(默哀)
首先借到的這本《虛線的惡意》,
內容在描寫野澤尚身處其中的電視圈生態。
開場描寫女剪接師瑤子執意要在節目現場播出前重新剪輯加入新的鏡頭,
緊湊的步調一下子便抓住讀者的目光,
也準確的刻畫出身處在新聞業分秒必爭的高壓環境下人與人的競爭與互賴關係。
也藉此凸顯女主角瑤子身處在男人堆中或許不得不表現出的偏執與自負,
為後面的劇情鋪路。
至於圍繞在瑤子身邊的男性,雖然作者沒有花上太多篇幅,
仍讓每個角色都有了自己的性格與定位,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從現實生活的觀察中取材?
我覺得作者把女人在職場中和男性同事間微妙的亦敵亦同盟心境描寫得很精彩,
在閱讀時都會替瑤子緊張,「他可以信賴嗎?這樣做好嗎?」
而職場上的堅強女性,不意外地背後都有各式各樣的家庭問題,
瑤子在家庭和工作(其實應該說是自我)的兩難中選擇了後者,
對於兒子卻又有難以割捨的痛。
對於兩者的衝突,在結尾時則有了巧妙的連結,
但其中鋪排,我只能說見仁見智啦。
小說最精彩的張力不外乎來自瑤子與麻生關係的變化,
過度依賴直覺的瑤子受到匿名錄影帶的暗示,
讓麻生瞬間墜入了地獄般的困境。
已無退路的麻生以瀕臨瘋狂的方式要求瑤子道歉,
只能以剪接機器當作武器的瑤子,又該如何反擊?
與其說剪接是她的武器,但更危險的其實是她的信念,
當恐懼切斷了理智,
所謂的「真實」都在信與不信的一念之間……
另外,小說裡不時也穿插著當時的媒體生態及知識,
其中有兩處讓我印象深刻,
一則好的報導除了4W1H以外,
很重要的是在心裡問自己報導是「For whom」和「For what」,
這兩個 For可以是現實面的考量,以找出目標收視群和自我定位,
也可以是對自我的探問,究竟當初投入的初衷和熱情是什麼?
支撐自己的力量又是什麼?
另一個則是赤松提到的在製作新聞的過程中清除malice(惡意)的訓練,
「去確認記者是否在有意識的惡意中傷,或是在潛意識中讓畫面潛藏惡意」
完全的客觀是不可能的,
但報導者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好惡,
要如何在旁白、攝影乃至於剪輯的過程中去除掉不必要的渲染與隱喻,
避免將新聞從業人員的主觀看法投射給觀眾,
確實是很重要的倫理問題。
但回過頭來看現在台灣媒體可以說是反其道而行了吧,
除了毫不避諱地宣稱自己的立場,
某報總是先去揣測讀者對這則新聞的評價而下誇張的標題。
近年來包括《模仿犯》、《謹告犯人》、《徬徨之刃》等推理小說
都提到了媒體扮演的雙面刃角色,
警方一方面可以利用媒體協助辦案,
但相反地也可能被嫌犯或其他難以預期的力量所操縱。
不同於這些小說在討論媒體與嫌犯的對峙,
《虛線的惡意》重點不在於事件之真相或嫌犯之惡,
而在於揭露了媒體是如何在不經意間塑造了所謂的「真實」,
而瑤子,不過是其中一個魔鬼代言人罷了。
留言列表